DB11∕T 2311-2024 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规程(北京市)

ID

98E590EE85FB4049A9695C3EAF94D022

文件大小(MB)

0.58

页数:

2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93.030,CCS P 41 DB 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311—2024,老城居住区雨水径 流源头控制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ormwater runoff source control in old,urban residential areas,2024 - 09 - 23发布 2025 - 01 - 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1/T 2311—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3,5 设计目标 .3,6 技术模式 .3,老旧小区 3,胡同区域 4,7 技术措施 .4,绿化屋面 4,透水铺装 5,雨水桶 5,雨水花园 5,下凹式绿地 .5,高位花坛 5,生态树池 5,渗沟 .5,渗井 .6,调蓄池 .6,8 维护管理 .6,附录A (资料性)设计目标 7,附录B (资料性)典型场景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模式示例 8,附录C (资料性)技术措施分类 .12,附录D (规范性)技术措施改造要求 18,参考文献 24,DB11/T 2311—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北京排水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鹏、杨正、柴熠扬、崔苗苗、张云超、于丽昕、王欢欢、郭宰宏、赵笑旋、,郭霞、崔克力、刘强、王文亮、柳阳熠、李琳、张毅格、塞音吉娅、师路远、郝志诚、荀超、俱晨涛、,耿佳丽、付征垚,DB11/T 2311—2024,1,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更新中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的基本规定、设计目标、技术模式、技术措,施、维护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更新中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其他区域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42111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设施运行与维护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5027 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2023年版),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DB11/ 685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T 1742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DB11/T 1743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老城居住区 old urban residential area,老城范围内的老旧小区和胡同区域,雨水径流源头控制 stormwater runoff source control,雨水径流排入市政管网前,通过雨水调蓄、渗透、净化和利用等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综合控制,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DB11/T 2311—2024,2,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来源:DB11/685-2021,2.1.5],雨水滞蓄 storm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来源:DB11/685-2021,2.1.6],雨水储存 stormwater storage,在降雨期间储存雨水径流,[来源:DB11/685-2021,2.1.7,有修改],雨水调节stormwater detention,也称雨水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实现削峰错峰的目的,[来源:DB11/685-2021,2.1.8,有修改],雨水渗透 stormwater infiltration,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雨水断接 stormwater disconnection,通过切断不透水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雨水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色设施,通过调蓄、渗,透、净化和利用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的方法,绿色设施 green infrastructure,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来源:GB/T 51345-2018,2.1.6],灰色设施 gray infrastructure,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来源:GB/T 51345-2018,2.1.7],DB11/T 2311—2024,3,4 基本规定,应在老城居住区城市更新中统筹落实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涉及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雨水管渠设计,标准要求,应利用老城居住区现状空间和竖向条件改造建设雨水径流源头控制设施,通过绿色设施与灰色设,施结合,以及维护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应根据老城居住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地形空间条件、排水体制与排水能力等,确定雨水径流源头,控制的设计目标、技术模式、技术措施与维护管理……

……